伴随着启蒙运动在整个欧洲建立起来了现代教育体系,这个教育体系为欧洲提供了足够的受过理性训练的人力。有了足够的科学基础和智力资源,再加上人口膨胀带来的市场需求和劳动力,工业革命迅猛地在整个欧洲发展起来。
工业革命给欧洲带来了巨量财富,也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变革,法国大革命不过是其中一个例子而已。通过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社会契约论得到普遍认可和贯彻,个人权利得到尊重,三权分立,政治选举也逐渐成了欧洲各国国内政治认可的游戏规则。(各国情况有些不同,但趋势基本一样,当然沙皇俄国是个欧洲国家的异数,俄国是不是欧洲国家也是很多欧洲人的疑惑)
这里我们要注意,近代欧美的三权分立和民主投票形式也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古代氏族决策、领导制度的重建和细化。我们前面说过,氏族是由具有近亲血缘关系的人组成的,也就说,氏族里面不是父子关系,就是母女关系,当然还有兄弟姐妹关系,最远也是舅舅叔叔,姑姑阿姨等等,所以,氏族公社决策过程都是采取众议众决的方式,即民主投票方式。又因为相当长的时间里都吃不饱饭,也就根本谈不上什么财产,所以领导人的推选也是根据能力,当上领导人不但没好处,还要尽好义务,不然自己的家人就活不长了。
因此当各个城邦小国成立时,各个氏族的酋长成为议事会成员,开初的领导人和法律制度也是通过这样的形式推举和制定的。随着这些城邦国家占领的土地越来越多,军事首领可以控制的资源也越来越多时,这个军事首领就会慢慢废除碍手碍脚的议会,将权力变为世袭,城邦国家就变成了帝国。
维持帝国权力需要军队,维持军队的战斗力需要比较发达的农业和金属制造业。所以世界上最为庞大的帝国早期总是不断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和安纳托利亚高原以及埃及出现。中国之所以到秦朝才成为统一的帝国,也就是因为这个时候的农业生产效率和金属冶炼水平才能够提供帝国军队的征战和庞大文官系统所需要的费用。在此之前的商周采取分封制都是不得已而为之,那时的农业生产效率根本不可能让天子们维持庞大的常备军,而没有武力后盾,各个小国哪个怕你?有机会你们可以到湖北、江苏、浙江的博物馆看看,在春秋战国时期还有多少名不见经传的方国默默在这些地区生存着,就知道周朝根本就不是什么帝国,最多是一些小国家的盟主罢了,到后来大家基本也不把这个盟主当回事了。
图103
图104
图105
图106
但是,这种从城邦国家变为大帝国的趋势在希腊半岛上出现了意外。现代大多数政治学家们都认为,因为希腊多山临海的特点,使得希腊半岛上出现了多个小城邦,这些城邦规模很小,本质上是扩大版的氏族公社,互相之间谁也吃不了谁,所以原始的公议公推制度保留了下来。当然此时能够投票的只有富裕的公民,妇女、外来者、穷人、奴隶是没有投票权的。
这个传统后来又被罗马继承。虽然罗马后来由共和国变为帝国,但始终没有严格的长子继承制,先是元老院,后来是近卫军官对皇帝的继任者有很大的选择权。罗马帝国崩溃后,消灭罗马帝国的蛮族们本来就是些部落联盟,原始的公议公决制度反倒强化了,所以欧洲的贵族们从来就有很大的话语权。加上整个欧洲始终在动荡当中,一会匈奴人打过来,一会蒙古人扫荡,一直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帝国长时间统治,小国林立,公议公决的传统或多或少地保留了一些,最后成为现代民主政治的种子。
与城邦国家或部落对内民主,对外血腥一样,前面所说的欧美国家对个人权利的尊重,政治生活的民主仅仅保持在各个民族国家内部,对外,动物界的丛林法则依然最高原则,大国沙文主义横行。
在美洲,有臭名昭著的黑人奴隶制、欧洲移民对印第安人的屠杀驱赶,有美国和西班牙之间的战争。在非洲、亚洲,欧洲各国拼命跑马抢地建立殖民地,为各自的母国争取足够的生存空间,当地的居民不说被当成野兽看待,平等的政治权利是想也别想,瓦努阿图也是这个时期被欧洲人发现,成为了英法共管殖民地。在欧洲本身,各个国家虽然说起来其实都有些血缘关系,有些王室压根就是表兄弟(现任英国王室来自德国的贵族家庭,之前还有法国血统;哈布斯堡皇室管着西班牙和奥匈帝国;女沙皇叶卡捷琳娜或者被称为凯瑟琳大帝本来就是德国一个亲王的女儿等等,这些只是我记得的)但互相打起仗来下手还特别狠。一会法国打英国,一会德国打法国,再过一会英法合起伙来打德国,再后来,德国和英国又合起伙来打法国,看得你眼花缭乱。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这个时候占据世界先进的欧美各国都是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信徒,信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都相信如果自己不强大,就会被别的国家的人干掉。为了凝聚人心,这些国家的主流文化就特别强调各自民族的神圣性,主要腔调毫无例外都是:自己的民族很牛逼,很神圣,别的民族很混蛋。这个时候制服、军队进行曲在欧洲非常流行,有些曲子流传到中国,至今仍为中国人所熟悉,比如我们熟悉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曲调就来自那个时候的德国一首进行曲,曲名为《德皇威廉练兵曲》,流传途径是先为北洋军歌,后来为国民党北伐军歌,然后被填词成为今天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这种将自己民族神圣化,力争占据丛林食物链顶端的思想最后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各国都欢呼雀跃地投入战斗,飞机、坦克这类现代人所熟悉的武器都在这次战争中投入使用,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伤亡。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德国、俄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四个帝国消亡,产生了苏维埃,继而引起了一系列的世界灾难(关于苏维埃引起的灾难请读《洗脑的历史》)。
但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人们并没有觉醒,依然在往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深渊飞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二十多年里,法西斯是一个流行思潮,民族神圣也依然是各个国家高举的旗帜。记得1997年美国影星皮特拍了一部名为《西藏七年》电影,说了一个德国人(实际是奥地利人)在西藏从1944年到1951年的故事,引起了中国政府的一些不满。但实际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以及其中,德国与西藏有关的最有名的人物是一个动物兼人种学家沙福尔(Ernst Schäfer)。在1938年到1939年之间,沙福尔受德国纳粹冲锋队首领希姆莱的指派,带领全部由纳粹冲锋队员组成科学考察队进入西藏,试图证明藏人和雅利安人同种,进而证明雅利安人是奉天承运来统治全世界的优秀民族。因为希姆莱作为德国一个轮回生命理论的信徒认为青藏高原地球最高,上面生活的人也离天最近,离神最近,具有神性,是雅利安民族的起源,也是印度雅利安原始宗教的起源。最后,考察资料做成了一部名为《神秘的西藏》的电影在德国播放,很是轰动。
在寻找证明自己民族神圣的证据的同时,纳粹德国在第二次大战期间不仅仅对犹太人进行了屠杀,而且对吉普赛人、斯拉夫人等等他们认为劣等的民族进行了屠杀,其根源都是相信自己的民族比别的民族优秀,应该获得更多的生存空间。
图107 沙福尔
图108 沙福尔考察队员在测量西藏妇女的鼻梁,希望证明与雅利安人有关联
图109 同上
图110 沙福尔考察队成员
图111 神秘西藏纪录片广告
当时德国的科学教育、技术都是世界顶尖的,尚且如此相信本民族的神圣性,世界其他国家、民族对自身的神圣性当然也是深信不疑。虽然英国人、法国人、美国人在第二次大战中打败了德国人,将德国人对犹太人的屠杀定为种族屠杀,但第二次大战爆发前和进行中,这些国家对犹太人并不是非常友好,甚至在1939年6月,当纳粹德国已经在大规模迫害犹太人时,一艘载有900多从纳粹德国逃出来的犹太人名为圣路易斯号的客轮还被美国政府拒绝靠港,这些犹太人不得不得返回欧洲大陆,结果其中200人死于纳粹屠杀。法国的维希政权对犹太人的追捕也是不遗余力。至今,在欧美国家民间仍然有很强的反犹情绪,时不常地就会冒出来。
至于在英国、法国、荷兰的殖民地里,殖民者当然是优秀民族的代表,当地的土人自然是低人一等的。当日本人在亚洲将这些欧洲殖民者赶下台时,亚洲土著是非常欢迎的。比如现在以民权斗士闻名的缅甸领导人昂山素季的父亲当年就是积极与日军合作,与英国人作斗争的当地知识分子。这种情况在荷兰统治下的印度尼西亚也一样。
不偏不倚,中立客观。顶!
回复删除作为列强中一员的日本皇军将西方白人赶出了大东亚,大东亚各民族才自立,(当然,除了墙国),大东亚共荣圈不是口号,虽然夭折,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