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高的树上结槟榔
谁先爬上谁先尝
谁先爬上我替谁先装
少年郎呀采槟榔
小妹妹提篮抬头望
低头又想呀
他又美 他又壮
谁人比他强
赶忙来叫声
我的郎呀
青山高呀流水长
那太阳已残
那归鸟在唱
教我俩赶快回家乡
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大陆流行的台湾巨星邓丽君唱的《采槟榔》里面的歌词。像我这个年纪的中国人都很熟悉。当时邓丽君风情万种的演唱让听惯铿锵战歌的中国大陆人顿时耳目一新,知道了这唱歌除了唱给党听以外还能唱给情人听,瞬间邓丽君唱的歌曲流行全国。记得1984年夏天我在甘肃敦煌肃州乡(现在叫肃州堡乡)一队做社会调查之时,和一 同学两人住在一老乡家长达七到八米的大炕上,老乡一家人挤在灶房的火炕上。我们住的屋里有一台当时很时髦的卡带式红灯收录放机,但是只有一盘磁带,正是邓丽君的专辑。在那个寂寞的夏天里,长达一个月唯一的娱乐就是听邓丽君的歌,到后来差点说话都变成台湾腔了,这个夏天奠定了我以后在KTV时唱邓丽君的歌的底气!
图9 2016年8月在肃州堡乡一队,寻访当年老乡不见。
说自己说话向台湾人靠拢是开个玩笑,不过中国人当时确实从邓丽君的歌声中重新学习了情歌是如何唱的。上面那首《采槟榔》就是一首典型的情歌。
从歌词看来故事应该是这样的:几个小伙和一个女孩一起去树林里采槟榔(从常理推断这个小姑娘应该长的不错,不然不会有那么多小伙子来追她)。小伙子们为了在小姑娘面前表现,争先恐后地爬上槟榔树,摘下槟榔丢给小姑娘。小姑娘看上了一个小伙子,觉得他比其他的小伙长得好看,又比别的小伙强,爬树爬的最快,身体强健。所以她先给他装好槟榔,才给其他小伙子装。看看太阳西下,残阳如血,小姑娘也不矜持了,直接向那个最美、最强、最壮、爬的最快的小伙子发出邀请,说:“天快黑了,鸟都归巢了,以后的日子还长呢,我们不摘槟榔了,老公我们回家吧!”回家后干嘛,邓丽君没唱,大家发挥想象力吧。
我时常嘀咕,特么我怎么从来没这么好的运气,当初虽然也有学校食堂的女员工不收我的菜票,后来还追到宿舍来送我电影票,只是她长得实在不怎么地,要是长得好一点我当时也就从了。
可见,男人选女人,首选是相貌,相貌不美,绝对没兴趣。然后,才有然后。
而女人挑男人,当然也是相貌,就是小姑娘说的“他又美”,但是,还要壮,要比其他的男人强。就像在采槟榔的活动当中,只有最强的男人才能爬得最快,能采到更多的槟榔。
在日常的生活当中,这样的男人意味着他可以给他的女人和他们的孩子带来更多的食物、更多的安全。
关于什么是“美”,有很多理论解释,这里我只限定在人的长相上面使用,不然就这个问题就能写本书了,我可不想一不小心成为中国的美学家(此处笑声,约五秒钟)。有一个关于什么人是最美的理论是这样描述的:左右脸部差别最小的人最美。有研究者将大家公认的一些俊男靓女的脸部进行了一些比较,得出的结论是他们的脸部左右差别小于一般人左右脸的差别。如果我们仔细观察,我们确实会发现,我们认为长得不错的人左右脸比我们认为长得丑的人要对称,长得丑的人左右脸都是拧巴着的,比如那个马姓外星人,当然,那货上下也是拧巴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遗传学家告诉我们,人的生长靠的是细胞繁殖,而细胞繁殖又是不断的基因复制过程。基因复制总是左边复制右边,或者右边复制左边。基因复制越准确,两边差别就越小,而左右差别越小,动作的协调性就越好,就越健康,也就越灵活。动作协调、灵活、健康的人自然生存力比不协调、不灵活、不健康的人强。
反过来说,长得丑的人实际是基因复制过程中出了比较多的错,这样的人动作协调性会比较差、比较笨拙、健康也会有更多的问题。我曾经读过一篇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原始部落的考察报告,里面谈到在这些原始部落里,人们的平均寿命大概就在三十岁左右,小孩在三岁之前是不会给名字的,因为婴儿死亡率极高。而能生存下来的人,不管男女都长的很健壮漂亮。这个考察报告也从一个侧面证实了上面我所说的理论,长得丑的,身体有缺陷的早就死了。我在瓦努阿图旅行当中,也基本看不到痴肥呆滞的人,姑娘小伙都同样健美协调,当然你得习惯他们的肤色和头发。下面这张图是我认识的一个瓦努阿图年轻酋长和他的小女儿。
图10
瓦努阿图虽然相对巴布亚新几内亚较现代化,但还残留了不少原始社会的形态,医疗水平也不高,很多地方还没有电,人们的生存还是要靠遗传基因的优秀。
如果你对着镜子仔细观察自己的脸,你会发现自己的左右眼睛,耳朵并不是完全一样的。当这种差别大到一目了然时,估计“丑陋”两字就会戴到你的头上了。如果这种差别需要定睛认真看才能发觉,那么你就属于大众脸。如果这种差别很难发现,你绝对是个美人了。大家可以起身到镜子前去检验下我说得是否正确。
因为长的美的人实际是因为他或她的基因复制比较完美,生存度比较高,所以无论男女都喜爱长得美的人,因为男人找到一个美女,那么他的后代也会有较大几率是个美人,也就是一个基因遗传比较完美的人,这样的人生存度比较高,自己的基因传达下去的可能性也就比较高了。而女人希望找到一个美的男人,也是同样的道理。与男人不同的是,从两性分工的角度,女人负责生育和抚养后一代,这决定了女人不可能有太多时间去寻找食物,所以她需要男人来帮助她,当然这个人应该,一般也是孩子的父亲。这个男人必须强壮,否则找不到食物来大家都得饿死,除此之外男人还得保护自己的女人和孩子免于猛兽的袭击,还有其它部落人的侵入。所以男人除了美以外,还得强壮,最好还要有经验,知道能从哪里弄来食物供养家庭,怎样打仗。
经过长达上千万年(从猿人算起)的进化,这类经验储藏进了人类的DNA,让我们不知不觉就受到影响。这也是为什么长得好看的人在面试过程中总是占很大便宜,长得丑的人到处不受待见的原因。同时,我们看到女人的择偶条件总是男方要比自己大几岁,比自己高一点,因为这是有经验、强壮的物化条件。所以当我们看到女人比她的男人高,比她的男人年龄大的时候会觉得怪异,因为这和我们DNA里的记忆是相违背的。
从这个理论出发,我们就会理解为什么当年在相亲节目中那位美女会说出:“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要坐在自行车上笑”。在一个医保、社会保险略胜于无,盛行弱肉强食丛林法则的国度,找一个可以给自己带来生活保障的男人从自然选择的角度是合理的。那个让她在自行车上能够欢笑的人可能只能带给她一时的愉悦,但很可能以后她和她的后代都不能得到足够的保证。
当然,社会上很多对宝马女的指责是基于现代社会的角度。因为随着科技的进步,体力不再像以往那么重要,经过教育培训的女性能够获得和男人一样,甚至更好的生存条件。在一些现代工业国家里,考虑到女性在抚养后代中做出的牺牲,制定了很多法律来保护女性,男女同工同酬经过努力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女性无需男人也能活得很好。所以在这些国家里不结婚、不要孩子的妇女也越来越多,不结婚、但要孩子的女性也越来越多。中国现在也逐步向这个方向发展,只是因为长达2000多年的思想禁锢,很多人,包括很多女性对这个趋势采取回避、反对的态度,甚至将不结婚的女性称为“剩女”,为此我写过三篇文章,都发表在我的微信公用号里面。(当然因为原先的公共号被删除,大家看不到了,以后我会将这些文章合集作为附属资料供大家参考)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现代人类的很多社会行为实际上是建立在非常实际的兽性基础上的。这些行为的形成都是与人类的生存密切相关,其来源甚至可以追溯到猿人,或者更早期的哺乳动物在竞争中采取的取胜策略。这些策略如此古老,深埋在人类的DNA当中,人类会严格按照它的指示行事,却从未意识到它的存在。 从某种意义来说,人不过是基因的玩偶。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