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兽性各走半边——第一章 人兽之间(三)


记得当初我上大学时,教科书上告诉我们,人和兽的区分是人可以制造工具。当时我们见识少,也就信以为真了。后来看动物世界,发现猩猩会将树枝上的树叶捋掉,然后用光滑的树枝伸进蚁穴钓蚂蚁吃;聪明的海獭咬不开贝壳时,会找块石头放在肚皮上将贝壳往上砸,直到壳碎吃到贝肉,更奇妙的是有些海獭还会将石块带在身边,以备不时之需。

7

看来制造工具这一点成为不了人和兽的根本区别。
语言?我知道鲸类也有很复杂的语言系统,而且每个族群的还不一样。
歌唱舞蹈?似乎很多鸟类都做得比人更好。
感情?德国《GEOWISSEN》杂志20053月第35期刊登了一张照片,一头小象跋涉15个月回到他母亲死去的地方抚摸母亲的残骸。

8

忠犬八公的忠贞怕是让很多人类都要汗颜。
智力?近几年有动物学家做了一个实验,大猩猩会抓着小猩猩的手伸进自己的手掌伸不进的小窗,利用小猩猩的手将香蕉拨到窗前,然后再自己夺过香蕉享用。甚至大猩猩在吃过几次亏后,会用诡计躲过观察者的视线将水果拿到自己的手中。这显示大猩猩已经拥有一定的推理能力,了解简单的因果关联。我原来养过的一条德国牧羊犬旺旺开门就像玩似的,几次我没带钥匙一叫门就从里面帮我开了门。
文字,倒是在动物界确实没出现过,不过,问题是,不少人的族群里也没文字啊,如果文字成了人和兽的根本区分,岂不是要将没文字的族群划为兽类?
那到底什么才是人和兽的区别呢?不是我卖关子,我确实也不知道,也为此苦恼了很久。
在一次阅读心理学著作的时候,当我阅读到“自我”这个概念时,忽然意识到我找到了答案。
人和兽的根本区分就是人拥有“自我”的慨念而兽没有。
注意,说动物没有“自我”不代表动物没有自己的感觉,没有自己的欲望,而是说动物是不能感觉到自己和外界的区分的,世界是它,它是世界,这个世界的中心就是它 ,它活着世界就活着,它死世界就死了。所以动物是从不会认为镜子里面的那个影子就是自己的,它也不会懂得这个世界和它的关联,当然也就不会去预判世界的变化对自己的影响,因为压根它就没有“我”这个慨念。所以它不会产生“我”是怎么来的,“我”要到哪里去的烦恼,所以它也不会失眠。
实际上人在一岁半以前也是不知道“我”是什么的,所以这个时间以前的孩子总是会去抓镜子里面的影子,或者找镜子后面的人。一岁半以后到两岁之间婴儿慢慢知道了“我”和外界的区分,但还不是很清晰,这也是为什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说到自己时往往是说自己的名字而不是用“我”这个词的原因。三岁以后的孩子有了清晰的”自我“概念,从这个时候到六至七岁是孩子在语言上,在界定自己和外界的关系上,在处理新信息的模式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接下去到十二岁左右,是孩子逻辑思维能力,也就是理性推理能力的大发展时刻,一个人的思维模式基本在此时就基本定型。看来,中国坊间流传的谚语:“三岁看少,7岁看老”还是有些道理的,只是有可能更多地在心理上而不从逻辑推理能力上进行评判。
人有了“自我”意识,经过后天的教育、学习,获得了语言、文字能力,学会理性推理能力,就可以成为一个好奇心很重,推理能力很强,学习能力很强,创造力非凡的人;如果后天的教育不好,学习环境很差,也可以成为一个凭着生物本能活命,对新鲜事物丝毫不感兴趣,沉迷于吃喝嫖赌等感官刺激的类人野兽,这一切都取决你两三岁获得“自我”意识之后所处的环境和教育。
但无论有没有好的社会环境和教育,每一个人都有“自我”意,人从哪来,到哪去这个问题都会萦绕在每个人的脑子里,宗教就由此而生。事实上,考古学家界定人类产生“自我”意识的依据就是原始人墓葬或遗址中的祭祀痕迹。因为有了祭祀痕迹,就说明人类已经在考虑身前和死后的问题,就说明人类已经认识到这个世界是独立于自己的生命而存在的了。
可以这样说,“自我”意识是划分人性和兽性的标杆。之前的属于兽性,所有吃喝拉撒,性欲爱情,人伦亲情甚至语言都是野兽可以拥有的,之后的属于人性,逻辑推理,艺术创作,文字音乐等等所有在动物界找不到的东西都可归于人性。
宗教因为它与“自我”意识的紧密关系,我将它放在中间,既不属于兽性,也不属于人性。
记住,这个归类是为方便我以后的论述,与目前国际社会流行的人道主义、人权等等概念没有关系,切不可混淆,别把人道主义说成是兽道主义,宗教本身也是人类特有的现象,动物们可不会把最好的食品供奉给神的。
总体来说,这里所说的兽性一词除了一般意义以外还要加上人伦﹑爱情等通常认为属于人类特有的内容。而人性是扩大的理性,含创造力。
界定了人和兽的区别,确定了人性和兽性的内涵,但并不是要(实际上也不能)将人和兽截然分开,事实上,人和兽的界限是很模糊的。有科学家给一些动物做过镜像实验,有些人类认为聪明的动物如猫狗没有通过实验,倒是一些鸟类可以对着镜子清理自己羽毛上的污点。但因为这些实验争议很大,还达不到科学实证的要求,所以很难证明动物具有自我意识,就像尽管有些兽医用人类抗抑郁药医治某些动物,而且有效,但我们很难由此推断出动物们已经在考虑从何来,到何处去的问题了。总体上,在自我意识上面,人类和动物界有了比较清晰的区别。
当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有可能会发现更好的办法来证明动物也有明确的自我意识。但即使动物们拥有自我意识,人类通过后天教育系统(家庭,社会)培养出来的语言文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理性)﹑创造力也是动物们望尘莫及的。前面也说过,即使是人类拥有自我意识,也不是当然地就获得人所拥有的理性、创造力、语言文字能力,而只是拥有学习的潜能。如果将人类学习环境剥夺掉,人也就不会有多少人性,更多的是展示出兽性,最后得到的不过还是个沉迷于感官刺激的类人野兽。请大家记住这一点,在后面你们还会看到这个特点在人类历史上被某些人或集团反复利用,达到自己的目的。
我前面也说过我坚信进化论,因为如果不从进化论的理论看世界,我们就根本无法理解为什么动物和人类有如此多的相似处。人类本身就是动物界的一部分,所以我们也有和所有哺乳动物一样有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一个鼻子(两个鼻孔)、四肢,胎生。所以我们和猫狗等动物能互相读懂对方,互相喜爱,因为我们本来就有很大一部分是相同的。
人类的嗅觉听觉不如狗,奔跑速度与猎豹相比就是笑话,牙齿爪子聊等于无,但最后人类能超越所有的动物,站在地球食物链的顶端,靠的就是理性,创造力,靠的是人性。人性给人类带来如此多的好处的同时,当然也带给了人类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是其他种类的动物从没遇见过的,所以人类也不可能凭着动物的本能去解决,而必须依靠人性去解决。这听上去有些奇怪,人性造成的问题要靠人性去解决,不是忽悠人吧?
很认真地说,不是忽悠,人性制造的问题要靠人性去解决,这正是人性的魅力、力量所在。在接下去的篇章里,老傅将向大家一一作出分析解释,现在不过才是刚刚开始!
在结束本章之前还有一个问题要说一下。有些朋友(当然包括很多信仰造物主的朋友)会问到,这些人性,即理性、创造力是如何来的,难道这些能力不是某个造物主在某一天赋予人类的吗?
这又要回到进化论上说事了。前面我们已经说到在动物界是不乏智力、感情、创造力、语言能力的,甚至可能有朦胧的自我意识,只不过相对简单,有些还是处于萌芽状态,人性不过是在这些基础上发展而来,做大做强罢了。
关于人类能在生存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原因目前主流观点是归于人能够发出比别的动物更丰富的声音,能更多的交流。人类使用语言进行复杂交流的能力使得人在打猎、采集、抚养后代的活动中更容易配合,效率更高,同时复杂的语言交流又促进了大脑的发育,使得人越来越聪明,直至发展到今天这样。文字,本质上是凝固的语言,可以记录人类过往的经历,使得人的视野扩大,记忆力加强,对人类智力的发展也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当然这种进化是以百万年为计算单位的。
我曾经最多时同时养过十多条狗,每条狗都有不同的气质,聪明程度也不一样。同样是德国牧羊犬,妞妞大胆的多,指挥围猎野鸡,上桌偷奶,但要碰到门被锁了,就得旺旺上,溜门开锁的事都是旺旺干的。公狗哈奇则整天乐呵呵地讨好每个人﹑每条狗,混得膘肥体壮。如果它们有复杂的语言系统能将各自的经验传达给下一代,我想它们的后代一定也会越来越聪明的,只可惜它们只会简单的几种交流方式,活得又没人那么长,每条狗除了从母亲那获得基本生存技巧以外,什么都得从头摸索,又没得生活指南看,周而复始就一直只能保持狗的智慧了。
当然我这有些天马行空了。按照生物学家的说法,在进化过程中有些东西是不可逆转的。就像你错过了一个高速路口。在生命进化当中可没有那么多高速路口,错过了下一个还能转回来,一旦一种生物选择了一种方式,就只能向前发展,不可能回头的。就像现在的大猩猩不可能发展成人一样,狗也不可能经过语言培训就变成人,尽管有些狗很聪明。蟑螂从进化的角度十全十美,所以你总也打不光它们,但小强是永远不会开口说话的,除了在好莱坞的大片里。
前面说过,考古学家在东非找到过一个200多万以前的猿人化石,这个猿人的喉部与普通的猿人不一样,是可以发出复杂声音的,考古学家将这个时间段视为人类的开始。至于为什么这个猿人会有一个能发出复杂声音的喉部,生物学家给出的答案是基因突变。按照生物遗传学的理论,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原因,也是常态。有些基因突变不利于生存,这个突变的基因就会消失,我们所说的畸形有时就是基因突变引起的,当这个畸形变化不适合环境,这个生物就会死去,突变的基因就会消失。如果这个畸形变化恰恰符合了环境,甚至提高了这个生物的存活率,这个突变的基因就会生存下来,通过繁殖,越来越多。东非直立猿人的喉部变化就是属于后面这种情况,一种突变基因造成的畸形不但没有妨碍,反倒有利于这种猿人的生存,使得这类猿人在进化中占尽优势,后代也越来越多,最后占领了全世界。
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水稻﹑小麦实际也是一种基因突变的产物。一般植物果实成熟后就要脱落,以完成自己种族延续扩大的使命。如果一直这样的话人类种植水稻和小麦就没有意义了。但有一天古人找到了几株变异的水稻或小麦,它们的果实成熟后不自动脱落。本来这类变异在自然界是无法生存下去的,因为果实都不脱落进入地下如何会有下一代。但人类人为地进行了干预,人工的种植,脱谷才有了可能,人有了粮食,变异的基因也传达下来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