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前几章的描述,我们已知道兽性是人类发展的基础,当有人硬是要将自己打扮成不食人间烟火的真龙天子、能够腾云驾雾的上帝代言人、掌握宇宙真理的特殊材料之时,人类就会有大规模的悲剧发生;当我们坦承人类的兽性之时,人类反倒向着更有人性前进,建立起更好的制度来制约兽性,这一切都仰仗我们人类独有的人性。纵观人类的发展历史,每一点进步无不是兽性和人性的混合产物。
人类在长达两百多万年的旧石器时期,先后发明了弓箭、长矛、吹管等等武器作为手臂的延长来捕获动物,极大提高了打猎效率。从自然界学会使用火,然后发明了钻木取火,随时随地能用上火。火不仅让食物更美味,而且让人能更好地消化食物,使人的大脑和身体得到充分的养分,不断发展,逐渐在世界动物界的演化中占据了上风。顺便说下,动物蛋白质是最为高效的蛋白质,远远超过植物蛋白质,人如果缺乏蛋白质,会出现严重的健康问题,最严重的是影响到大脑发育,所以,贫穷是会影响智力的,更所以,吃肉是个好习惯。
我曾经在一份德文考古文献中读到过,智人之所以在生存竞争中最终战胜了比自己高大,甚至脑容量更大的尼安德特人,很可能就是因为智人调整了打猎用长矛的重心,增加了长矛的长度,这样长矛可以掷得更远,可以在较远的距离里打击猎物。而尼安德特人的长矛较短,重心太过靠前,投掷距离远逊于智人的长矛。这种细微的区别却让尼安德特人相比较智人不得不经常要靠近身搏斗才能将野兽拿下,这种近身搏斗也经常给尼安德特人的勇士们带来伤害。要知道,在远古时分,是没有什么医疗救护组织的,很多时候,受伤就意味着死亡,(猛兽之间不到迫不得已是不会真正投入战斗的,大部分是通过恐吓来吓退对手,即使是捕猎也一般找不会给自己带来伤害的弱小动物,原因也是伤不起)所以考古学家猜测很可能尼安德特男人在打猎中伤亡率太高,最后在进化长跑中败给了智人。德国考古学家依据的证据当然首先是在智人和尼安德特营地分别发现的各具特色的长矛化石,同时也发现在尼安德特人成年男性骨骸化石上大部分都有多次骨折痕迹,相比较智人成年男子的骨骸化石上则骨折现象没那么普遍。当然,如果智人和尼安德特人之间发生争斗,尼安德特人虽然高大,怕也要很吃亏,自己的矛扎不到智人,却要被智人扎,几乎就是古代版的导弹和大炮的区别了。在现代世界考古界,是要靠证据说话的。而中国史学界到现在仍然将《史记》中找不到一丝考古证据的说法,诸如黄帝、夏朝的传说作为正史一本正经地教给历史系的大学生,还化巨资煞有介事地搞了个夏商周断代工程,就像欧洲中世纪时神学院一本正经将《圣经》里上帝造人、伊甸园之类的神话当成真实历史教给学生们一样,实在是离世界主流太远,让我这个学哲学出身的人实在为他们着急。不过看看现在中国各个大学马列学院的主任教授也大部分是学哲学出身,中间不乏我熟悉的人,他们的文章和言论实在也让人难以相信他们受过哲学训练,算了,还是接着谈我的人性兽性吧!
为了生存要打猎,因为脑袋机灵,造的长矛投得远,智人最终站在了世界食物链的顶端,笑到了最后。
因为生存迸发出的灵感不仅仅表现在打猎上。最初妇女们对可食植物及果实采集只是辅助性的食物来源,随着人口增多,野生的猎物很难满足食物需要。饲养动物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可选项。无论是饲养动物,还是人类本身食用,提高植物果实采集量成了迫切的需求。在纯粹野生的状态下,现代人习以为常的水稻、小麦等等谷物是随熟随掉,因为只有这样这些植物才可以达到扩大自己族群生存的目的。但对人类来说这样的植物很难大规模地种植收集果实。农业考古学家认为某个时期的古人偶然发现了几株基因变异的野水稻或野小麦,它们成熟后颗粒不会自动掉落(可以说是病态水稻或小麦),然后将这几株野生植物进行栽培、扩种,最后形成了现在的水稻、小麦,你不狠狠敲打颗粒根本脱不下来。就是现在长得金灿灿、饱满巨大的玉米棒的原始品种也不过是只有寥寥几个玉米粒的小侏儒。科学家做过实验,如果对玉米不进行优选培育,放任它们自由生长、遗传,几代下来就又会变成原始的模样。
图42
图42
虽然这里我才不过写了一千来字,但人类却用了几百万年才达到这个程度。而很多养殖动物,培育植物的行为起因很可能仅仅是因为好奇、好玩,最后成就了人类的发展,就像现在我们习以为常的互联网也起于一个好奇贪玩的科学家的童心而已。据说人类的好奇心与其它的动物不一样,不会随着成熟长大而泯灭,而是会伴随人的一辈子。不过,很明显,人类中好奇心的强弱是因人而异的,这种差别造成了人个体之间的差别,加上人类其他的特质,使得人类的历史变幻莫测,在后面的章节我还会详述。 从植物采集到植物种植,从打猎到饲养动物,人类进入了定居状态,史学家将这作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分水岭。时间大概是在一万年以前。
从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到国家形态(史学家们称之为文明Civilization不是文化Culture)出现,大约有四到五千年的时间。这期间有很多对人类影响深远的技术出现。
排行第一的当然是犁。有了犁,土壤可以松动,这为播种,增加土壤肥力提供了很大便利,能极大提高产量。而且牛被人类利用来进行拉犁,人力之外的动力第一次进入人类世界。犁是如何发明的,史学家有两派观点,一派认为是由铲地的木掀套了根绳子往前拉。另一派认为是古人利用硬木树枝的自然形状做成第一个犁。不管哪种方法,首先想到的人都了不起。由于智人走出非洲首先经过埃及和西亚,尼罗河以及两河流域的肥沃土壤成为发展最快的区域。犁的技术也由此往东往西传播,西达欧洲,东达中国。到目前,埃及人或两河流域人发明的犁田技术仍然在很多国家基本没有什么改变地使用,包括中国,只不过木犁头换成了铁犁头。
图43
图44
上面是埃及人用牛拉犁图,时间大约在6到8千年前。
图45 现代中国农民农耕图
我们可以看到,现代中国农民使用犁耕田与上面的埃及人农耕图没啥本质区别。有意思的是我在寻找关于犁的起源时,在百度百科找到这样的的词条:
“犁铧[lí huá]公元前6世纪,中国人发明了铁犁。欧洲人到17世纪才使用铁犁,比中国晚了二千三百年左右。”说实在话,知道这百度百科不靠谱,没想到不靠谱到如此地步。冶铁技术是地处西亚安纳托利亚高原上(现属土耳其)的赫梯人(Hittite)在 大约4千多年前发明的。当3200年前赫梯帝国覆灭之后,制铁技术才向东向西转播,到达中国已经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大规模使用铁器是在西汉时期。因为中国冶铁技术不过关,铁器容易折断,甚至到东汉三国时期还有大量青铜武器因为它们的可靠性获得武士们的偏爱而投入实战。(关于中国古代冶铁技术在天涯社区上我找到一篇非常详细的文章,有兴趣者可自行阅读:
由于更加靠近西亚,同时还有地中海水路便利,赫梯人的冶铁技术较早就传入了欧洲,当中国春秋战国的武士们还主要用青铜武器互相厮杀之时,罗马军团的士兵已经装备全副铁制甲胄和武器了。不用去考察欧洲人是什么时候使用铁犁的,就从冶铁技术输入时间以及成熟度就可以判断出欧洲不可能比中国还要晚使用铁犁头。因为发明犁不容易,但将容易磨损的木犁头换成耐磨的铁犁头是不需要多少想象力的,怎么可能要靠从遥远的东方传入使用铁犁头替换木犁头的想法,而且还晚到公元17世纪,这个时候的欧洲人已经完成了环球航海、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也开始启动,这百度百科的编辑大概真的生活在中国梦中了。
图46 现代欧洲农民耕田图
后来认真查了下,发现欧洲早在公元前十世纪,也就是3000年前就将木犁头换成了铁犁头。赫梯帝国大约在3200年前覆灭,因为交通便利,欧洲人,比如希腊人获得冶铁技术比较快,在一两百年后就掌握使用冶铁技术是完全有可能的,这也和欧洲人使用铁犁头的时间吻合。到公元前一世纪欧洲人还发明了一种新式的犁,加了个轮子控制犁地的深度,这可使犁地的人省不少力。
到中世纪时欧洲人还改进了牲畜拖拉犁时加在脖子上的轭木结构,使得马可以用胸脯受力,不至于被轭木压得喘不过气,这样马终于可以用来耕地,极大地提高了耕地速度,这个时候是大约公元十世纪到十一世纪。再仔细搜寻,才发现百度百科上关于欧洲从中国引进铁犁,比中国晚使用铁犁2300年的说法的源头是《中国科学技术史》作者李约瑟。其实网上早就对这个本来是做生物化学研究,后来却以中国科技历史研究出名的英国人颇有微词,他所说的中国四大发明也是一个很值得怀疑的结论。因为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纸是埃及人发明的莎草纸,比东汉的蔡伦为皇帝出恭造出的草纸早了好几千年。那个什么用勺子指出南方的司南也是鬼扯,仅仅是勺子与底盘的摩擦就会影响到勺子上指向南北方的磁力,怎么可能实际投入实用。我在网上找到这样一个故事:
“勺盘状的‘司南’最开始是中国科学家王振铎在1945年将其复原的,根据古书《论衡》中“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的记载,将其做成勺子加铜盘。但经过反复的实验,天然磁石做成的勺子放在铜盘上根本不能指向南北方向。直到1952年,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要去访问苏联,需要带一件象征中华文明的礼物进行交往,最终该礼物确定为仿制一套代表中华文明的“司南”。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工作人员找到最好的磁石,经北京最好的玉工雕琢出一把造型优美的天然磁石勺子。但奇怪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将这只勺子放在罗盘上,青铜罗盘的中央部位被打磨的光滑无比,经过反复的实验,这只天然磁石制成的勺子就是不会指南。无奈之下,只好采用了现代的科学技术,用电磁线圈给这只天然磁石做成的勺子继续充磁,使它本身的磁力足够大,以抵抗勺子旋转时的摩擦力。后来中国各地的博物馆在收藏‘司南’时,都是用人造电磁铁或者经人工磁场强化了的天然磁石来制作勺子。但是中国古人是不会使用人工磁场的,中国古代的指南针究竟是个什么样子的,古书中记载的“司南”到底是何物,现在还不得而知。”(https://kknews.cc/culture/omj24q.html)大家可以欣赏下这个传说中的高科技
图47
其实没啥奇怪的,很多学者考证出王充所说的“司南”其实就是北斗七星,被对中文似懂非懂的李约瑟从字面上理解成指南针了。至于中国人发明的黑火药,本来与现代的军事火药就是两回事,用来放烟火不错,军事上现在只能用在导火索上。活字印刷术的故事比较复杂,以李约瑟先生的说话夸张水平来看,水分还是能挤出很多的,大家可以在网上找到很多文章反驳李博士。李约瑟先生如此厚爱中国是有原因的,因为他的第二位夫人就是中国人,而且先是以他的学生身份出现,先上车,后补票,最终成功上位。1952年李约瑟还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控诉美国针对中国发动细菌战的主张,而且以英国生化学家的身份到中国核查,出面证实说美国对中国发动了细菌战。现在我们知道这场细菌战是子虚乌有的造谣。1983年,李约瑟先生主持撰写的《中国科学技术史》获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记得2014年6月我写过一篇文章《我们应该怎样读书》发在我的公号里,谈得就是在信息被控制的情况下如何找到正确的信息。关于犁这么一个简单的故事居然在中国的公开出版物里有这样的谎言,而且还有外国人背书,如果你没有些知识储备,瞬间被骗,无怪乎中国会有那么多人不可理喻,无怪乎唱赞歌的外国人在中国那么受欢迎,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告诉你中国就是不一样,就是有特色!
傅老师,我想问一下关于尼安德特人关于茅的长短导致其最终败给了智人的文献,最近science上发表的文献说是尼安德特人可以距离猎物20m投掷1kg左右的2m长矛并可以刺穿猎物,被测人是现代标枪运动员,在20m处有17%的刺中率。所以我想对比一下两个文献,不知道您还能否记得那篇德文文献。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