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自力更生”又成了华文界的热门词,从世界自由贸易的指导者、领路人转到号召国人要自力更生,这个弯子转得很大,也很快,就几个月的功夫,实在让人诧异。
“自力更生”这个词虽然是成语,但由于在《毛选》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属于文革中常用词语之一,一般小学生都知道。
这个词是西汉时严安上书武帝刘彻第一次用到,意思是老百姓可以凭借自己的劳作重新振作,获得更好的生活。现在一般的理解就是不靠外力,自己解决一切问题。
老傅是在文革中上的小学,这个词听得烂熟,所以这个词在我脑海中一直是与粮票、油票、布票紧密相连的,后来在网上还看到过有人晒粪票,因为我没有在农村生活过,不知是真是假,不过反正对我来说,自力更生和物质紧缺是对等的关系。
我在《人性兽性各走半边》一书中说起过交流的重要性。这象形文字、金属冶炼,轮子等的技术实际都是发源于西亚的两河流域,然后向东向西传到欧洲和东亚,而在被大海阻隔的美洲,直到大航海时期西班牙人侵入,都没有文字,还在使用石刀作战,运输东西仍然是手提肩扛,当然他们是不是人人可以扛着200斤粮食十里不换肩老傅就不敢保证了。而象形文字在地中海频繁的经济、人员交流中,也首先由地处北非的迦太基人抽象成了像声的字母文字,然后被希腊人学过去,最后罗马人将其推到了整个欧洲,变成了现在的英语、德语、法语等等字母文字,而在相对封闭的东亚大陆,象形文字原则没有太大变化,变成现在的中文。
到了技术高度发展的现代,专业技术发展速度很快,每个专业都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精力才能保持领先地位,所以一般都是专业的事情专业做,复杂的工业产品基本是国际采购,很少有全部零部件都来自一个国家的,这样才能保证产品质量最高,成本最低,这也是贸易全球化的根本原因。就连衣服、鞋帽这样没啥技术含量的商品,美国人欧洲人都要从中国采购,就是因为中国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可以降低产品成本,使商品价格和质量最优化。一旦某国国家不与其他国家交流,闭门造车,造出来的东西一定是质次价高,最好的例子就是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汽车。
有人会说,我们不能买个样品,拆开来,照葫芦画瓢仿制?说实话,在办工厂之前,我也是这样想的。进入机械行业以后,我才知道,之前真的是图森破了。你买来人家的产品,拆开来,很容易理解人家的设计理念,但要达到同样的效果,几乎不可能。第一,你得有同样的生产设备;第二,你得知道各种生产参数;第三,你得有同样的工装夹具将生产出的零部件组装在一起;第四,还得有合格的工程师,尤其是技师;最后,你还得有合格的材料。
给大家举个例子。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中美处于蜜月期,中国从美国进口了一些黑鹰直升机。后来中美关系坏了,美国不再让出口,连零配件都不给了。怎么办,雪藏起来,不动用,只有紧要的时候才动用,比如在汶川地震的时候。CCTV在2015年播过一部讲述中共陆军航空兵的电视连续剧《陆军一号》,其中说到一款新的武装直升机武直十,号称相当于美军的阿帕奇直升机。剧中主角问这款机的总工程师,用这款机能不能像阿帕奇那样后空翻飞行?总工的回答很有意思,他说:从设计上说,武直十应该可以后空翻飞,但实际上谁都没有把握能否成功。总工的话透露了:第一,他对自己主持生产出的飞机质量根本就没有信心,根本不知道这飞机能不能达到设计要求;第二,为了保险起见,生产商也好,军队本身也好,根本就不会去尝试技术上限。
不要以为这仅仅是电视连续剧,这个细节应该是真事的。我们经常看到的挖掘机,大家都喜欢买日产或美国产的,是因为国产的挖掘机解决不了液压臂漏油的问题,紧了不能伸缩,松了,漏油。而这又是由于加工精度不够以及材料不过关造成的。
挖掘机很多人根本接触不到,但圆珠笔基本人人都要用,中国产的圆珠笔很容易坏,不是写不出,就是一摊油,原因就出在中国做不出圆珠笔头。人民网在2017年1月9日刊载了一篇报道《总理关注的圆珠笔头终于造出来了,有望完全替代进口!》(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7/0109/c1001-29010103.html),里面说到,经过五年的实验,太原钢铁厂终于生产出可以替代进口钢材的,用于圆珠笔头的钢材。这篇报道至少证明中国造不出好的圆珠笔头是千真万确的事,至于是不是真的造出了合格钢材替代进口钢材,就是天知道了,注意人家说得是“有望”,没说一定,即使没有发生,也不算撒谎。
另外有一个食品专家告诉我,中国连做罐头的马口铁都做不出来,还需要从日本进口,原因就是马口铁内层的镀锌层技术要求高,中国的钢铁厂做不到。后来有个读者告诉我,中国有家钢铁厂能生产马口铁,就是位于上海的宝钢,还是和日本合资的。尼玛,还是日本技术。
我也经常纳闷,怎么会是这样的尴尬场面呢?
在做德国机械公司的老总时,我与很多中国的工程师、技师打过交道,我注意到他们在各自企业里的地位远远低于德国工程师和技师的地位。在中国,好一点的工程师和技师最后都会去搞管理或销售工作,做技术即没权力也没什么高收入,留不住一流人才,与德国公司的情况完全相反。
除却缺乏优秀人才搞技术,另外就是中国的基础材料,不管是钢铁合金还是化学材料都是低档货,你要做好一点的产品,就得用进口货,就像圆珠笔头一样。那时我需要做注塑模具,用进口钢材做比用国产钢材做要贵几十倍,但使用寿命也要长几十倍,而且维修次数少,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总体上比用国产钢材做模具要划算得多。
我一直大惑不解,为什么中国的基础材料用量这么大,却没人去认真研究下如何提高质量品质?
有一次在和朋友的探讨中,我提出了这个问题。朋友告诉我:“看看控制基础材料的公司是谁,你就知道为什么中国的基础材料质量这么烂了”。我仔细一想,确实,哪个基础行业不是由国有企业控制的?又有哪个国有企业不是靠垄断牟利的?没有垄断权力的国企早就死掉了!
靠着垄断牟利实在轻松,这些国企哪有进行科学研究的动力,所以国企的科研投入还不到私企的三分之一。再加上在国企,官位是第一位的,做技术的永远是没有前途的。有点才华的人,不是去做官,就会出走(最近网上流传的某航天局工程师张小平辞职后单位才发现其实他是技术灵魂的文章很说明问题),基础材料的研究基本没人认真去做,终于形成中国现今的局面。
雪上加霜的是,现在人社保部要求在全国400万个民营企业里搞民主管理,要求职工参与管理,分享利润,摆明了就要搞第二次公私合营,更让民营企业失去仅存的一点技术研发兴趣。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重新闭关锁国,大搞自力更生,除了又坠入飞快后退的深渊,老傅看不到别的前景。
至于粮食靠着自力更生够不够吃,大家去查查现在中国每年进口的粮食数量,再看看中国有多少撂荒的土地心里就会有个数了。老傅建议在中国的朋友多屯点粮,虽然长期来看然并卵,但也聊胜于无,至少你可以比别人活得久一点。
不过,自力更生还是有个好处的,至少大家不用再成天惦记着减肥了,说不定中国也要以胖为美了!
(防失联,请加老傅公共号:傅三代)
666
回复删除跨海才能看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