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31日,也就是昨天,中国国家药监局的网站上登出了一则关于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武汉生物)生产不合格百白破疫苗的通告。
通告里关于武汉生物生产40万支不合格疫苗的原因是这样描述的:“经现场检查和企业回顾性分析,武汉生物该批次疫苗效价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分装设备短时间故障,导致待分装产品混悬液不均匀,属于偶发。”
那么,这批不合格疫苗是怎样发现的呢?通告告诉我们:“2017年,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在国家药品抽检中发现,武汉生物生产的批号为201607050-2的百白破疫苗百日咳效价指标不符合标准规定,白喉、破伤风效价指标符合规定。”
既然发现了问题,又是如何处理的呢?通告这样说“发现效价不合格后,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即派出检查组对企业全面现场检查,并会同原国家卫生计生委部署做好不合格百白破疫苗处置工作,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进驻武汉生物,企业及时封存和召回不合格疫苗。经查,武汉生物2016年生产的201607050-2批次效价不合格疫苗共计400520支,销往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90520支,销往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10000支。企业召回全部未使用的疫苗,并于2018年5月4日在武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监督下进行了销毁。按照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要求,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监督企业整改,武汉生物加强关键工艺设备的维保工作,保证设备正常运行,修订分装规程,加强分装过程质量控制,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人员质量意识,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处罚呢?通告说“2018年5月29日,武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依照《药品管理法》有关法律法规,对武汉生物作出没收违法所得和罚款的行政处罚决定。”
在此前四天,也就是7月27日,中国国务院的调查组在对长春长生疫苗事件进行了调查后得出结论:“按照有关规定,疫苗生产应当按批准的工艺流程在一个连续的生产过程内进行。但该企业为降低成本、提高狂犬病疫苗生产成功率,违反批准的生产工艺组织生产,包括使用不同批次原液勾兑进行产品分装,对原液勾兑后进行二次浓缩和纯化处理,个别批次产品使用超过规定有效期的原液生产成品制剂,虚假标注制剂产品生产日期,生产结束后的小鼠攻毒试验改为在原液生产阶段进行。”
注意,国务院的调查组并没有对长春长生生产的25万支百白破疫苗产生的原因进行说明,而长春长生生产的不合格狂犬疫苗并没有投入市场,引起社会公愤的是长春长生生产的百白破疫苗,因为这些疫苗已经基本全部打进了孩子们的身体里。
一个我逻辑讲座的学员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运用逻辑学来看疫苗造假事件”,里面提到,按照长春长生的年报数据,高俊芳家族不过才占到股份的30%左右,即使原材料成本降低50%,净利润最多提高10%,分到他们手里也没多少,还要冒着倾家荡产的危险,太违背逻辑了。
我不懂疫苗的生产流程,但作为一个曾经的德企总经理,从长春长生将小鼠的攻毒试验时间提前就可以分析出,这长春长生在产品检验中造假了,也就是说长春长生的狂犬疫苗根本就没有质量检测。
好了,既然长春长生的狂犬疫苗产品在质量检测中造假,那就说明,所有的疫苗生产完以后是有一个质量检验过程的,目的是看看这疫苗是否有效。
那么,问题来了。按照前面药监局对武汉生物不合格疫苗的说法,武汉生物在2016年7月5日生产的百白破疫苗仅仅是因为“分装设备短时间故障,导致待分装产品混悬液不均匀”所以产生了不合格疫苗。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这批疫苗是如何通过质量检测的?武汉生物在这批疫苗质量检测上是不是造了假?是谁下令造假的?
撇开质量检测的问题,我们看看“分装设备短时间故障”这个说法。40万支疫苗,分装在小玻璃瓶里,每分钟能装几个?一千?一万?就是每分钟分装一万支,也需要40分钟,这意味着每一秒钟武汉生物可以分装167支疫苗,也就是说,武汉生物装备了167个喷头同时可以分装一种疫苗。没有哪个企业会这样配置机器,即不经济又容易出现故障。
所以,如果真的有这个“分装设备故障”,这个故障持续时间至少在1小时以上,甚至在几个小时以上,就是一天也有可能。
大家注意国家药监局对于武汉生物的通告中有这么一句话“经现场检查和企业回顾性分析”。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现场检查时调查组没发现什么问题,可问题就是发生了,得有个说法。经过调查组提醒,武汉生物的人觉得分装过程中发生的机械故障可以造成疫苗“混悬液不均匀”,都是机器惹的祸,一切就说得通了。
在报道长春长生不合格百白破疫苗时,我们精确地知道有186支不合格疫苗还在仓库里,其它的都打进了孩子的身体里。到了武汉生物这里,就变成了“企业召回全部未使用的疫苗,并于2018年5月4日在武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监督下进行了销毁。”,召回了多少,销毁了多少,鬼知道,但看上去不那么严重,因为是“全部未使用的疫苗”!
长春长生的董事长和高管18人都了入狱,有了领导人严查的批示,这些人不死也得脱层皮。而武汉生物仅仅是“没收违法所得和罚款的行政处罚决定”,连罚金的数量都不得而知。
同是造假,差别怎么那么大呢?
看看人家武汉生物后面的爹爹和爷爷,吓死你,人家是国务院的亲孙子,这国家药监局也是国务院的下属单位,你高俊芳董事长就认命吧,谁叫你私有化了呢!
说完国企犯了罪有免死牌,我们还得见识见识国企能把死人从地里挖出来挣钱的力量。最近网上吵得沸沸扬扬的江西刨棺材抢棺材事件起因于官方提倡的改土葬为火化。其实因为丧葬制度改革而引起的骚动早就有了,前几年河南的平坟运动就是其中一个。这次江西刨棺材抢棺材事件之所以被炒得如此之热,与中央媒体出面有关,至于中央媒体为什么忽然出来为老百姓出头,我在上一篇文章《人心还能消费多久》做了交代,这里就不再赘述了。这篇我主要说说江西刨棺材抢棺材背后的国企力量。
为什么进入2018年以来,江西的殡葬改革忽然有了如此的力度?这与一家公司的成立是不无关联的。
2017年11月6日,江西明德归厚人文事业有限公司成立,这家名字听上去很儒雅的公司还有一个阴森森的名称:江西省殡葬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这家公司是由江西大成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江西省建材集团、江西省军工控股集团共同出资2亿元组建的,以殡葬产业投资经营为主要业务,兼营健康养老产业、生命关怀事业。该公司法定代表人为易少平,兼总经理。
江西大成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是江西省国资委下的国有独资公司,2005年9月成立。
江西省建材公司和江西省军工控股集团都是老牌的国企,下面有很多不死不活的老国营工厂。
按照江西省国资委2017年工作总结里的说法,组建江西省殡葬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是“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市场化战略重组成果”。
2018年2月起,江西殡葬集团先后与江西省丰城市、戈阳县、铜鼓县、乐平市、新余市等地有关部门签订协议,协助有关部门进行殡葬改革项目、城市公墓、公益墓地的建设。其中新余市殡葬改革项目是这家公司承接的第一个地级市行政区域殡葬改革投资项目。注意,这几个地方正是最近刨棺材抢棺材的重灾区,都是上饶和宜春市所属的地区,新余市位于宜春市当中,原来也是宜春的地盘。
江西殡葬投资集团的法定代表总经理易少平又是个什么人呢?在2017年6月之前他一直是江西南方环保机械制造总公司的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以及法定代表人。这家公司又是干什么的呢?简单说,就是做尸体焚化炉的。
上面就是这家公司的产品,每台要50万人民币左右。
这家公司原是江西省民政厅下属企业,是国家民政部重点研究、生产殡葬设备的单位,是国内殡葬行业唯一一家国有企业。2016年,移交国资委江西大成公司接管。
线索捋到这里大家就清楚了。江西国资委的大成公司有家造尸体焚化炉很牛逼的企业,所以拉了几家想赚钱的老牌国企一起成立一家做死人生意的公司。然后借着殡葬改革的东风四处跑马圈地,建陵园,建火葬场。
场子圈好了,炉子做好了,总得烧人吧!城市的人早就是火葬了,新的客源只能来自农村。但农村的老人都想土葬,而且很多自己都备好了棺木。于是,就有了红头文件,于是,就有了冲进人家抢棺材的不喜不悲剧,于是,死人就被刨了出来,为国企贡献最后一份力量,因为死人的骨头里还有骨髓。
最近福建福州晋安区一名年轻的母亲在大街上脱衣祈求有人帮助她患病无钱医治的儿子。
这位年轻的母亲如果不是走投无路,肯定不会出此下策。一个母亲被逼到如此地步,我真不敢相信我们生活在一个到处撒钱去帮助别国人民的的国家,还拥有如此多的强大国企。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