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字时代


  这几天北大又火了一把,但火得挺尴尬,因为北大的林姓校长在隆重的120周年校庆上念错了几个字,将“鸿鹄”念成了“鸿浩”,把“莘莘学子”念成了“晶晶学子”。据说他还在小范围的会议上将“谆谆教导”念成了“蹲蹲教导”,将“乳臭(xiu)未干”读成“乳臭(chou)未干”只是传得范围没那么广罢了。
  今天早上起来,又看到这位林姓校长写了封道歉信,将自己读白字的原因归结于生长在文革当中,没有受过系统文字训练。有意思的是,这位林校长在信的结尾这样写到:“像我这个年纪的人,恐怕也是很难短时间内,在文字水平上有很大的进步了”另起一行他是这样写得:“真正让我感到失望和内疚的,是我的这个错误所引起的关注,使人们忽视了我希望通过致词让大家理解的思想:‘焦虑与质疑并不能创造价值,反而会阻碍我们迈向未来的脚步。能够让我们走向未来的,是坚定的信心、直面现实的勇气和直面未来的行动’。”
  当然,这位林校长强调他的发言和书都是自己写的。
  其实,中国字认字认半边,读错字是常有的事,比如上面的“乳臭未干”中的“臭(xiu)”经常会被人读成“chou”。老傅时不常也会读错字,没什么奇怪。
  但是,老傅从来不会装逼,什么成语、古典诗词能不用就不用,省得出错,而老傅的写得文章、书照样受欢迎,因为我老傅说实话、有思想。思想又不是一定要靠华丽的成语来装饰的。我经常说,能把复杂的道理用简单的语言说清楚才是真正的牛逼,你整一堆华华丽丽里的成语、名言,把你的读者整得晕晕乎乎,还没什么干货,那就是别有用心,想骗人了。
  我最高兴的就是经常有初中没有毕业的读者与我联系,说我的书给了他们很大的启迪,我把这个看做是我最大的成功。我的《学逻辑,知幸福》讲座中也有很多学历很低,但学习能力超强的学员。学海无涯,有心学习就行。
  我老傅读了很多书,有时书名和作者都记不清了,但感兴趣的内容我可是记得清清楚楚,尽管我的书名背不好。
  我就搞不清了,明明是没读几本书的人,为什么要去拽那些文绉绉的话?既然拽了文,那就在发言前查查字典,虽然林校长比老傅大一些,不过查字典应该还是会的吧,不会拼音就用谐音,和我们当初学英文,将“Thank you”注成“三盒油”一样,不也可以吗,又没人会检查你的讲话稿。
  可见这位林校长拼命想掩饰自己没文化,所以要扯成语,显示自己有文化,不成想反倒露了馅。这和背书名是一个道理,没有什么就要拼命证明自己有什么。
  这封道歉信还透露了这位林校长极端自负且不负责任。北大120周年庆典讲话稿,明知道自己的文字水平不高,这么重要的讲话,自己写好了也不让秘书看看把把关;在正式演讲前也不预演一下,很明显是拿着豆包不当粮食,根本就不重视。估计这位林校长的眼光已经投向另一个高位了,北大这个小池子已经容不下林某人这条金龙鱼了。
  傲慢、自负和无所谓,是最近经常发生的诸如宽衣帝,镇越侯故事的根本原因,我就这么念了,你们能怎么滴?林校长还有封道歉信,镇越侯可没那么文雅,直接将责任推到秘书身上,照样威镇南天。至于宽衣帝,还有人说吗?据说已经要指导全球经济的发展,指明人类发展的方向了。
  林校长的道歉信将自己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文字水平不好是文革的错,现在还不能提高是因为年纪大了。你怎么不说年纪大了退休呢?连个初中水平文化都达不到的人怎么能去教书育人,别在那丢人现眼了。
  林校长读白字、看似道歉实则狡辩的公开信折射出中国进入白字时代的本质。一帮基本修养在小学水平以下的人身居中国各行各业的高位,自以为是,颟顸无能,以中国的资源和环境、中国人的健康和生命为代价去满足自己裤腰带之下的野心,还要拼命往自己脸上贴金。
  林校长道歉信的最后一段让我更加感觉到了中国进入白字时代的可怕。我在我的新书《人性兽性各走半边——智者们的幸福路》里系统地论述过:人类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要依赖科技的进步,而科技的进步需要一个自由的环境,即自由地思维,自由地表达。自由思维和自由表达的最重要形式就是质疑,如果一个社会没有了质疑精神,就不要谈什么自由发展,更别谈什么科技进步。中国缺得就是质疑精神。而身为北大的校长,公开宣称质疑不能创造价值,反而是发展的阻碍,这就是公开号召人们放弃自己的思想,只要跟随领袖的步伐,奉献出自己的热血和生命就好了。
这哪里是什么大学校长,他可以直接去做宣传部长了!



评论